原标题:优地网:研究丨后疫情时代城市工作的新任务和重点变化
编者注:后疫情时代,城市继续承担着多元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是展现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平台。本次疫情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较大影响,主要集中在城市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城市动力更替和城市自身发展所需的补短板两个方面。为此,本文将从城市工作的新任务和重点变化两方面反思后疫情时代的规划问题。
一、城市工作的新任务
(一)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国土空间整治。当前,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转型,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指导思想,要注重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关注国土空间全要素。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以“四区一带”为基础,加快全地域、全流域整治保护修复,协调时间空间、统筹陆域海域、兼顾地上地下,“山上山下同治、地上地下同治、流域上下游同治”,形成纵向统一、横向联动、条块结合的格局。
(二)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编制规划,不是把人作为统计意义上的人口来判断用地规模和配套措施,应当根据人的需要、感受来设计“三生”空间。既要从宏观角度出发,使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资源的配置更加均衡高效,也要从微观层面深入了解人民群众关注的医疗、住房、养老、教育、绿色开放空间等需求。另外,应密切关注城市“智慧大脑”的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大脑的特点是神经网络化,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对数据进行收集、整合与分析,从而为“互联网+”智慧政务、城市交通、城市医疗、智慧旅游、数字普惠金融等行业提供支持。
二、规划工作的重点发生变化
(一)规划重点“从规模扩张到品质提升”。一方面,通过微更新和开放附属空间来提高空间服务品质,另一方面,营造从区域、城市到社区的多元共享的公共空间,使健康空间网络化、系统化。多元的共享空间就像是社会的粘合剂,可以将各种各样的团体聚集起来,使大家能够互相学习,成为一个能容纳多阶层、多文化、非均质拥有最丰富特质的社会容器。
(二)规划手段“从表征判断到智慧精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给城市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测评是根据智慧足迹“人口+”大数据,构建国土空间城市体检评估指标体系,对城市发展特点及规划实施现状定期进行分析,实时、精准地定量评价城市运行现状及各主体时空分布,为各类专项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城市体检及智能规划等工作,在面向“城市病”问题、人居环境短板等问题,建立起智能决策和仿真系统,实现科学的规划决策。
(三)规划组织“从单兵突破到系统集成”。规划与工程建设整体打包,提供城市转型发展的整体解决方案,如下凹式绿地、雨水湿地、生态树池等绿色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总承包工作等。
总结
经过40年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了转型阶段,新冠疫情的发生将我们过去城市发展中的基本缺失和结构性问题暴露无疑。在后疫情时代,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只有直面痛点问题,规划的转型才有方向,才有出路。
原标题:优地网:研究丨后疫情时代城市工作的新任务和重点变化
感谢您对 优土指数网 的支持